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诗意表达
要在国内学术界找到书法艺术的理论专家是一件困难的事,事实上,真正的研究者也是寥若晨星。在这为数不多的学者中,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,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,山东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傅合远当是其中的佼佼者——不仅因为他是书法艺术的理论家,更是其践行者。
“牛棚”里的家学传承
“若说起来,我也是出身书香世家。我父亲、祖父的书法都很好。”采访一开始,傅合远开门见山地说。少时生长在齐河的傅合远,甫一上学便有了书法课。 由于家学的耳濡目染,傅合远在书法上的造诣始终要比同班同学高不少。“书法课的老师批改我们的作业时,对于某个字的某部分写得好的,就画上一个红圈表示肯定,如果整个字写得好,那就画一个大圈把字包起来。所以每次拿到批改的作业,我和同学们总是数谁得的红圈多,而我总是会更多一些。”傅合远说着,显得有些自豪。
字写得好,老师表扬,父亲和祖父也很高兴,这给年少的傅合远以莫大的鼓励。“那个时候也没见过什么碑帖,就觉得我父亲、祖父以及书法课的王老师挺好,就模仿他们的字。大人越是夸,我越是努力地写。”傅合远说。
为了获得表扬,傅合远得空就苦练书法,即便天寒地冻也不间断。“那时候没有暖气,农村的冬天特别冷,我的手冻得肿起来和小馒头似的,墨都结了冰。” 傅合远说。为了练习书法,年幼的傅合远拿着文具,来到生产队的牛棚里继续写。“牛棚里都是牛、驴、骡子这些大牲口,它们呼出的气很暖和,牛棚也比我家里温度高一些。至少笔墨不结冰了。”
刻苦练习的结果是,还上小学的傅合远就已经担负起为整村乡亲写过年时的春联的重任。“那时候我才8、9岁的样子。”傅合远回忆道,“其实也不是专门送来让我写春联,更多地是让我父亲写,但他总是会鼓励我,让我多写点儿。”
从6岁上小学开始到如今,傅合远联系书法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,当日本友人听说之后,无不惊诧异常。
往来皆鸿儒
上初中之后,书法课没了。一直到高中开始写大字报之前,傅合远也没有正式拜过老师,临的最多的帖还是柳体。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山东大学学习之后,傅合远的书法自觉性才进入了提高的阶段。“当时我上的是山大的写作专业,也就是中文专业。我的老师中有很多知名教授,比如蒋维崧先生等,他们都是一流的专家 学者,同时也是书法大家。”傅合远说。
毕业留校之后,傅合远被安排在了研究生处工作。“我的同时前辈中也有不少山东的书法名家,这给了我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。”傅合远说,从那时开始,他 遍临众多名家名帖。“我从楷书学起,柳公权、赵孟頫、颜真卿和王羲之的我都临过,有的名帖我临过的次数都能超过百遍。但写得越多我越发现,自己还是喜欢写 大字,而不是小楷之类的。”
谈起与蒋维崧先生的忘年之交,傅合远感叹其艺术造诣与人品都非常的好。“蒋先生的字写得非常好,但他几乎从不卖自己的字,他就是喜欢书法艺术。直到先生去世之前,他还在琢磨最近写了什么新帖,又有了什么样的心得与变化,这不正说明了他是真正地在探讨艺术吗?”傅合远说。
由于这么多前辈高人的熏陶,加上工农兵学员身份的天然不足,傅合远在山大留校后不久便选择考取研究生,拜在我国和谐美学奠基人周来祥先生门下。“我考美学专业,首先就是想弄懂书法的美是什么。后来我才知道,国内研究书法理论的人还真不多。”傅合远说。后来,傅合远的硕士毕业论文《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 “尚意”特征》被多家学术期刊、甚至《新华文摘》进行了转载,他由此而声名鹊起。
“像极古人非褒扬”
“虽然我个人最熟练的是楷书,但如果有必要的话,我更愿意拿出我的行书作品来向人展示。因为我觉得写楷书就是一个练习书法的过程。”傅合远告诉记者。
傅合远的行书是从“二王”处学来的,相比较《兰亭集序》,他更愿意临《圣教序》,“因为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《兰亭集序》字写得太自然,太神气,你的气息达不到,学起来非常难。必须有了比较好的功底之后才可以学。”
书法是个大系统,虽然“二王”如高山仰止,但并非只有他们。“不能老学二王,像米芾、黄庭坚我学得时间比较长。”傅合远说,“虽然每一种字体不一样,但其实 都是属于书法这个大家族中的,它们是相通的。学行书不兼隶,就不够丰厚;学楷书不兼草,则过于呆板。我的书法道路一定是兼通的,一定要学了草书,我才能从 汉字的变化中发现它的机制。在各个字体于我心中打通之后,我会根据自己的学养、审美、境界,写出自己的风格,那种风格是即能接受传统,又不拘泥传统的东西。”
作为一名艺术家,傅合远认为他永远不会想重复自己、重复古人。“当我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后,人家一看说这就是哪位古人的字,实在太像了——这不一定是褒扬,很可能是批评。”傅合远说。
谈起书法的本质,傅合远说:“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诗意表达,它不是文字的附庸。而书法之所以成熟,成为一种艺术样式,就在于它的表现形式,它有自己独 特的表现力。你比如同样是王羲之的字,《兰亭集序》写得时候,他和朋友们一起唱和喝酒,多开心,写出来的字肯定跟《丧乱帖》中的表达出内心撕裂的情感的字是不一样的。而若这么说来,《丧乱帖》的情感表现力其实应在《兰亭集序》之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