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强艺术品交流欢迎您! 帮助中心 | 加入收藏
交易品种 更多>>  
新手入门 更多>>  
华强首页  > 
素描教育出不了中国画大师
2015/10/19 10:38:52   已访问:0 次   

用西学改造中国画已经有百年,在这期间,素描成为了美术学科的基础教育,包括中国画在内。从而取代了中国画原来以国学和诗书印作为基础的传承模式。虽然一直也存在争议,但现在的美术院校的基础教育仍然是素描。

在过往一段时期,除了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美术,同时还有来自俄罗斯的美术教育体系,其中以块面造型和光影明暗调子作为标准的“契斯恰科夫体系”影响最为深远,“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”正是其著名之论,在中国美术界也深入人心,并成为美术界的一项共识。随着改革开放, 特别是国内经济及综合国力逐步强盛以后,人们便开始重新对当下的中国画教育进行反思,并且往往指向了“素描是否适合中国画教育”这一点上。

当然,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在油画、版画、雕塑乃至艺术界,仍然是一种普遍的共识。

在过去的一百年来,素描对中国画教育确实有功也有过(这里的素描特指从西方传统的,以西方造型艺术标准衡量的素描“Sketeh”,不包含中 国古代的单色线描)。但在油画、版画、水彩和雕塑方面,扎实的素描基础,确实有助于推动这些画种达到新高度。直到现在,仍然见效明显。虽然很多现代派的画家,已经不需要再研习素描,但早期现代派的领军人物,例如毕加索、梵高、马蒂斯等最早都具有很好的素描基础。直到他们离去,也从没有否认过素描的作用。但是,对于中国画,素描的功劳,主要在于人物画方面。因为现代人物画是中国的新课题,古代的人物画是长袍大袖的、写意性的人物,这些作品面貌并没有素描光影造型的元素。而对于新一代的人物画,古代那种不重讲求对象客观造型,不讲求解剖和光影的人物画审美则显得难适现代。西方的素描和色彩融合到中国画的现代人物画中,发展尤显成效,而且出现了不少经典作品,例如蒋兆和的《流民图》、徐悲鸿的《愚公移山》《九方皋》、《巴人吸水》、王盛烈的《八女投江》、方增先的《说红书》、刘文西的《祖孙四代》等,如果没有素描基础,就难塑造出造型如此坚实的作品,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画家,素描的功劳也不能磨灭。

对于目前的美术院校中国画人物教学,以素描作为基础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。当然,要提高中国画的创作水平,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补课更是必不可少。但素描对于山水画和花鸟画是功还是过,则争议很大。有人认为素描可以帮助提高造型能力,但也有人认为素描会削弱中国画的文化精神。

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,实质并不太重客观造型,甚至它算不算“造型艺术”,也值得商榷。与其说其是“造型艺术”,不如说是“造意艺术”。强化素描所倡导的光影与造型,确实会削弱中国花鸟山水画的文化精神。可以讲,素描教育对于中国画既有功,也有过。

即使大家诟病于素描,但它却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院校教育的重要基础。同时,不能否认的是,素描教育确实出不了中国画大师,甚至是中国画大师的障碍。我们设想一下吴昌硕、齐白石、黄宾虹等如接受了素描教育,画面面貌会怎样?可以肯定的是,绝不是加分,甚至会把他们作品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精神有所消磨。

这就给我们一种启示,如何恰当地在中国画教育中运用素描,同时又避免让素描削弱中国画的精神,这是近一百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,给我们带来的值得反思的地方。

相关阅读  
华强首页  信息披露  |  行业资讯  |  入市指南  |  合作机构  |  艺术论坛

版权所有:湖南华强艺术品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:400-8313-711 或 0731-85583711
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:湘ICP备15007222号-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:湘文网[2015] 1373-014号    技术支持:经典网络科技

×

×